香港利豐集團起源于廣州的華資貿易 (1906 - 1949)
利豐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出口貿易商號之一。
遠于1906年,馮柏燎先生和李道明先生在廣州創立了利豐貿易公司;是當時中國第一家華資的對外貿易出口商。
初時,利豐只從事瓷器及絲綢生意;一年之后,增添了其它的貨品,包括竹器、藤器、玉石、象牙及其它手工藝品,包括煙花爆竹類別。
在早期的對外貿易,中國南方內河港因水深不足不能行駛遠洋船,反之香港港口水深岸闊,占盡地利。因此,在香港成立分公司的責任,落在馮柏燎先生的三子馮漢柱先生身上。
1937年12月28日,利豐(1937)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創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利豐暫停貿易業務。1943年,隨著創辦人馮柏燎先生去世后,業務移交給馮氏家族第二代。之后,向來不參與業務管理的合伙人李道明先生宣布退休,將所擁有的利豐股權全部賣給馮氏家族。
植根香港的出口貿易商 (1949 - 1979)
馮漢柱先生將利豐業務帶領到一個新時代。1949
年以后,難民潮涌入香港,勞動人口突然增加,有助香港發展成為以制造生產主導的勞工密集市場經濟。利豐最初的出口產品類別包括服裝、玩具、電子及塑料花。
塑料、煙花及紡織品這罕見的組合,讓利豐成為香港以現金計算的最大出口商之一。
在1970年代初,馮氏家族第三代傳人,馮國經先生和馮國綸先生自美國留學回港,加入利豐家族業務。兄弟兩人隨即與父親合力策劃公司的業務架構重組,實施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經營策略,首次以專業管理方式,統籌利豐業務。
1973年,利豐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正式成為香港上市公司,招股時獲超額認購113倍。這驚人記錄一直保持了14年。
建立區域業務網絡(1979 - 1995)
于1979年,除著中國采取開放政策,香港制造商北上,將工廠先后逐漸調遷往南中國。
其它發展較為落后的亞洲國家亦都急起直追,加速工業化的步履,提供更多貨品供應的選擇,利豐占盡先機,很快便掌握了這些新辟的采購資源。
在這幾年間,利豐在建立區域性采購業務網絡投入巨大資源,成為服務環球客戶的穩健基礎。
利豐﹝零售﹞ 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 年,為利豐﹝1973﹞有限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零售連鎖業務包括:OK便利店及玩具〝反〞斗城;范圍包括香港、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至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其它市場。
在1989年,為重整家族股權架構及專注核心業務發展,利豐有限公司進行私有化,由管理層收購全部股權,將公司業務集中在兩個主要范疇,出口貿易及零售
于1992年,利豐出口貿易業務以「利豐有限公司」名稱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演變成為跨國集團 (自1995年起)
在1995年,利豐有限公司收購了當時在香港之最大競爭對手 ─ 英之杰采購服務﹝亦名「天祥」﹞。這項收購使利豐的規模擴大了一倍,而且得以進一步拓展在歐洲的客戶群,與已具規模的美國業務相輔相成。
與此同時,利豐也將采購網絡擴展至東南亞以外,包括印度次大陸、加勒比海及地中海一帶。這些地區已成為北美及歐洲市場的高效率生產基地。
在1999年12月,利豐收購了太古集團旗下的太古貿易有限公司 (Swire & Maclain) 和金巴莉有限公司 (Camberley) ﹝利豐當時的兩個最大競爭對手﹞大大擴張了在美國及歐洲的顧客群。之后在2000年和2002年分別收購香港采購出口集團Colby Group及Janco Oversea Limited,為集團引進更多人才及客路。
利豐在1999年,透過私營的利和經銷集團引入多元化的經銷業務,通過收購英之杰集團的亞太區品牌推廣業務,得以為跨國客戶提供一站式經銷服務,包括 三大核心業務:生產制造,市務推廣及物流配送,在亞洲區為業務伙伴提供全面性綜合分銷服務,核心業務覆蓋三個范疇:營銷、物流及制造。
經過100年及三代管理層的刻意經營,利豐集團已經演變成為國際性大型跨國商貿集團;經營出口貿易、零售和經銷批發三大核心業務。
今日的利豐集團
利豐集團在中國從事出口貿易歷史悠久,隨著近年來中國在制造、分銷和零售方面都采取對外開放政策,中國大陸經濟增長強勁,消費力突飛猛進,放眼未來, 中國大陸對利豐來說不僅是采購中心,而且還是一個有待發展的龐大消費市場。
由于國內市場跟全球經濟日漸接軌,中國大陸不但將成為全球的主要制造生產基地,還將很快成為最龐大的消費市場。利豐將盡量配合中國大陸日益增長的消費市場,突飛猛進的制造業水準及與時并進的物流基建設施,充份利用供應鏈管理的優勢,溶入集團現有的環球供應鏈網絡。
在可預見將來,中國大陸出口貿易的擴展和國內消費市場潛力將為利豐集團提供史無前例的無限商機;覆蓋出口貿易、經銷和零售三大業務范圍。
本文作者:深圳市思譽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轉載時必須以連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