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標準介紹
ISO14001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第207技術委員會(TC207)從1993年開始制定的系列環境管理國際標準的總稱,它同以往各國自定的環境排放標準和產品的技術標準等不同,是一個國際性標準,對全世界工業、商業、政府等所有組織改善環境管理行為具有統一標準的功能。
它由環境管理體系(EMS)環境行為評價(EPE)、生命周期評估(LCA)、環境管理(EM)、產品標準中的環境因素(EAPS)等7個部分組成。
其標準號從14001至14100,共100個。
我國于1997年4月1日由國家技術監督局將已公布的五項國際標準ISO14001、ISO14004、ISO14010、ISO14011、ISO14012等同于國家標準GB/T24001、GB/T24004、GB/T24010、GB/T24011和GBT24012正式發布。
這五個標準及其簡介如下:
1、ISO14001(GB/T24001-1996)環境管理體系--規范及使用指南規范 該標準規定了對環境管理體系的要求,描述了對一個組織的環境管理體系進行認證/注冊和(或)自我聲明可以進行客觀審核的要求。通過實施這個標準,使相關確信組織已建立了完善的環境管理體系。
2、ISO14004(GB/T24004--1996)環境管理體系--原理、體系和支撐技術通用指南 該標準對環境管理體系要素進行闡述,向組織提供了建立、改進或保持有效環境管理體系的建議,是指導企業建立和完善環境管理體系的工具和教科書。
3、ISO14010(GB/T24010--1996)環境審核指南--通用原則 該標準規定了環境審核的通用原則,包括了有關環境審核及相關的術語和定義。任何組織、審核員和委托方為驗證與幫助改進環境績效而進行的環境審核活動都應滿足本指南推薦的做法。
4、該標準規定了策劃和實施環境管理體系審核的程序,以判定是否符合環境管理體系的審核準則,包括環境管理體系審核的目的、作用和職責,審核的步聚及審核報告的編制等內容。
ISO14012(GB/T24012--1996)環境管理審核指南--環境管理審核員的資格要求 該標準提出了對環境審核員的審核組長的資格要求,適用于內部和外部審核員,包括對他們的教育、工作經歷、培訓、素質和能力,以及如何保持能力和道德規范都作了規定。
這一系列標準是ISO14001為核心,針對組織的產品、服務活動逐漸展開,形成全面、完整的評價方法。可以說,這一系列標準向各國及組織的環境管理部門提供了一整套實現科學管理體系,體現了市場條件下環境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二、ISO14001--為什么國際環境管理標準是必要的?
這個標準的初衷是既要有利于環境,又要有利于經濟,當然還有社會問題。
毫無疑問,這些年世界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眾多的好處和社會進步。就經濟發展而言,世界范圍內自然存在著明顯的區別。西方工業國家,美國和歐盟國家,屬于經濟領先國家,他們在很多方面都稱得上是榜樣。
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成一個工業國家。特別是由經濟開發區表現出來的強勁的經濟增長,明確的表現了這種進步。 工業國家在某種程度上也有苦澀的經歷,那就是伴隨著毫無約束的經濟增長,出現了巨大的環境問題。
長期以來,人們忽略了這些環境問題。剛結束的這個世紀是一個掠奪自然的世紀。在新開始的這個千年,保護自然將成為社會活動的中心。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兩個重要方面。
遵循國際認可的標準,特別是環境標準,是影響國際競爭力的問題。尤其對于出口性國家,如中國,符合國際標準是一個重要問題。經濟開發區猶如中國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及時尋求緊要的,必須的環保措施并不是次要工作,這已成為當前第一要務。
盡管ISO14001是自愿標準,且這是無法改變的,但中國政府已將實施ISO14001宣布為國家環境政策的目標。因此才簽定我們這個中德政府間的合作項目,以便在中國企業中宣傳和支持ISO14001的實施。
我們應始終認識到:即使在歐洲,環保也不是憑空臆想出來的,而是經歷了一個發展的過程。當時有來自消費者和相關方的壓力,有立法的壓力,有廢物處理費用增長,特別是工業廢物,即特殊廢物處理漲價的壓力。特別是后者說明了:由于廢物處理費用不斷增加,如果企業能減少生產廢物的話,則確實會節省資金。設計減少企業廢物產生的方案,就意味著"環境管理"。
未來的幾年中,中國廢物處理的費用也會上漲,"環境管理"的措施在此也會有助于節省資金。
三、ISO14001系列標準是在什么背景下產生的?
1972年,聯合國在瑞典斯德戈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大會。
大會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委員會,即"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該委員會承擔重新評估環境與發展關系的調查任務,歷時若干年,在考證大量素材后,于1987年出版了"我們共同未來"的報告,這篇報告首次引入了"持續發展"的概念,敦促工業界建立有效的環境管理體系。這份報告一頒布即得到50多個國家領導人的支持,他們聯合呼吁召開世界性會議專題討論和制定行動綱領。
從80年代起,美國和西歐一些公司為了響應持續發展的號召,減少污染,提高在公眾中的形象以獲得商品經營支持,開始建立各自的環境管理方式,這是環境管理體系的雛形。1985年荷蘭率先提出建立企業環境管理體系的概念,1988年試行實施,1990年進入 環境圓桌會議上專門討論了環境審核問題。英國也在質量體系標準(BS5750)基礎上,制定BS7750環境管理體系。
英國的BS7750和歐盟的環境審核實施后,歐洲的許多國家紛紛開展認證活動,由第三方予以證明企業的環境績效。這些實踐活動奠定了ISO14001系列標準產生的基礎。
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環境與發展"大會,183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出席會議,通過了"21世紀議程"等文件。這次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全球謀求可持續發展分得時代開始了。各國政府領導、科學家和公眾認識到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就必須改變工業污染控制的戰略,從加強環境管理入手,建立污染預防(清潔生產)的新觀念。通過企業的"自我決策、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方式,把環境管理融于企業全面管理之中。
為此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于1993年6月成立了ISO/TC3207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正式開展環境管理系列標準的制定工作,以規劃企業和社會團體等所有組織的活動、產品和服務的環境行為,支持全球的環境保護工作。